发布时间:2018-07-13 16:34:49
7月11日,《人民日报》整版报道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
加强海洋观测研究合作伙伴关系
——“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综述
7月3日至5日,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山东省科技厅、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出版机构联合主办的“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亚洲、北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24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118家海洋科研机构及大学的150余人参会。
会议以“加强海洋观测研究合作伙伴关系”为主题,与会者围绕海洋观测与预测、深海研究、极地海洋研究、海洋可持续发展4个专题,以主旨报告、大会报告、大会讨论等形式展开研讨,深入交流海洋科技发展经验,落实“2016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精神,聚焦建立海洋观测研究合作新型伙伴关系,加强技术与经验分享,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共享,推动多领域合作,共同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科技的挑战,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献策。
主旨报告令人耳目一新
在7月3日的主旨报告环节,英国海洋研究中心科技主任、国家环境研究委员会主席、国家研究委员会个人业绩评审委员会成员、G7集团海洋科学咨询顾问安吉拉·哈顿担任大会主席,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吴立新,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副所长盖伊·马斯特斯带来了耳目一新的主旨报告。
吴立新院士作了题为《海洋科技创新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报告。吴立新指出,21世纪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如健康、环境、资源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科学家共同努力。同时,在应对21世纪海洋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时,也存在着六大挑战,包括海洋多尺度能量与物质循环、海洋和气候变化、极地海洋、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的生态健康、海洋的观测与预测。这六大挑战,单靠一个国家和地区难以充分应对和突破,必须汇聚全球海洋科技力量,建立军民融合网络,共同应对。
吴立新还介绍了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在国际合作方面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分享了经验。他呼吁全球海洋领域专家共享资源,分享知识,交流经验,不断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盖伊·马斯特斯就多尺度海洋观测问题作了报告。他表示,认识和保护地球,需要做很多工作,包括气候变化影响及适应策略,海洋与人类健康,灾害应对与地球观测技术创新等。他详细介绍了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建设的一个Argo项目,这个项目可以观测水下0—2000米范围内的海洋温度变化,收集深海区域一直到海底的样本。他同时指出,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有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也有相似的研究,希望能展开合作。
百家争鸣 精彩纷呈
7月3日下午,会议学术报告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学术报告由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所长维亚切斯拉夫·洛巴诺夫、美国海洋大气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温卡塔查拉姆·拉马斯瓦米担任大会主席。
安吉拉·哈顿、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副所长乔方利、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与大气所副所长安德烈亚斯·席勒、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地球化学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安东尼·克纳普等专家带来了精彩报告。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栽毅介绍,会议期间,19位国际知名海洋科研专家作了高水平学术报告,众多全球顶尖科研院所的专家展开学术研讨。与会专家充分交流思想与经验,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海洋科技面临的重大挑战,共同探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探讨通过国际合作,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聚焦建立海洋观测研究合作新型伙伴关系,分享经验,促进资源共享,共同应对社会经济发展对海洋科技的挑战。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秘书长潘克厚强调,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充分考虑不同的国情、能力和发展水平,尊重各国的政策和优先事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打造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网络,实现海洋和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加强国际合作,打造全球化格局,搭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全球化创新网络布局,凝聚起更为强大、持久的海洋科技创新力量,着力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
“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开幕式。
“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观点集萃
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 邓小明
按照科技部总体部署和要求,继续大力支持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帮助实验室继续凝练国家重大任务,通过国家相关计划、项目支持“透明海洋”等重大项目实施,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进程,共同为“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提出方案,共同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齐心协力解决海洋问题
山东省科技厅厅长 刘为民
海洋议题是全球性“大议题”,海洋科学是综合性“大科学”,一个国家、一家科研机构,尚无力独自更加深入地认知海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省科技厅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出版机构共同主办了这次会议,希望汇聚全球海洋领域专家,深入交流,共同探讨,协力解决海洋问题,共同为推进海洋科学发展贡献智慧。
打造海洋领域国际合作平台
青岛市市长 孟凡利
海洋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和最鲜明的特色。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作为我国海洋领域唯一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正在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和开放军民融合平台。青岛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设,推进海洋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这一海洋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
“蓝色药库”为人类造福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 管华诗
“蓝色药库”是为人类造福的一种重要资源,在整个人类健康维持、幸福生活当中,在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是“蓝色药库”多个组成部分之一,是基础,有了三维结构数据库才能对药物进行一系列深化研究。这个数据库的建立在很多药物研究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
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主任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 吴立新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将与全球海洋科研机构、大学、国际组织一道,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响应2017年联合国海洋大会呼吁,共同致力于打造全球共享的军民融合网络,促进知识共享和经验共享,大力推进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建设,携手共谋世界海洋和谐发展,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科学无国界 合作出成果
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出版机构出版人 比尔·莫兰
当前,我们步入了海洋的时代。此次会议为我们讨论天气变化、海洋科技等一系列议题提供了机会,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美国科学促进会坚信科学无国界,合作出成果。美国科学促进会与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努力方向和价值观念相近,希望与会人员抓住契机,开展合作交流,为我们共同面临的问题提供方案和措施,助力世界海洋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共享海洋知识和研究成果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 刘 飞
目前,地球生态系统健康和海洋可持续发展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来自海洋经济、海洋环境、海洋治理和海洋科学等方面的新挑战日益突出。随着海洋科学和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和了解逐步提高。中船重工愿意通过这个平台,交流海洋技术经验,共享海洋知识,分享研究成果,集聚海洋开发与保护的智慧,共同为保障地球生态系统健康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加强海洋科学国际合作
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副主席 孙 松
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致力于海洋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为海洋领域知识研究做出贡献。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的目标和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的目标是一致的,将和其他国际伙伴及参会的各位国际代表们继续开展合作。
使用耦合模型预测气候
美国海洋大气局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主任 温卡塔查拉姆·拉玛斯瓦米
使用“大气—海洋—陆—冰系统全球性耦合模型”,可以阐明海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气候的作用。我们将在模拟海洋以及厄尔尼诺现象时演示这一模型的特点,对气候与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交叉课题进行探索。近期结论表明,使用耦合气候模型,可实现对全球和区域气候从季节性到年代际的预测。
加强预测应对气候变化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与大气所副所长 安德烈亚斯·席勒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与大气研究计划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海洋和大气联合研究项目,致力于应对重大的国家和国际挑战,提供海洋、大气和气候的知识、产品和服务,目前正在将观测和模型结合起来,开发一个长达十年的预测系统,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
让更多研究成果惠及全球
我国发布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
7月3日,在“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发布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3.1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准确三维结构等重要数据将向全球开放共享。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药源宝库,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约3万个结构新颖、活性多样的海洋天然产物。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及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发了首个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该数据库约含有3.1万个海洋天然产物的准确三维结构,可直接用于虚拟筛选与智能药物设计。
“打造‘蓝色药库’是人类的共同事业,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我们开放数据库,希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造福。”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表示,这个三维结构数据库是“蓝色药库”的基础数据库,将会提升海洋药物开发的速度与效率。
据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主任杨金波介绍,全球范围内海洋药物研究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获取问题,如何从数万个天然产物中筛选、开发新药是构建“蓝色药库”的关键。经过两年的时间,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联合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8个团队、100多名专家协同攻关,通过从海洋微生物、矿物、动物当中提取天然产物,构建了精确的三维结构数据库。目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已经完成170余个美国FDA批准的肿瘤药物靶点对海洋化合物数据库的精确筛选,发现1000余个具有开发前景的抗肿瘤药物苗头分子,经过有机合成、生物实测、药理药效分析和临床前试验,发现了诸多可开发为海洋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海洋药物筛选准确率由20%以下跃升到70%以上。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主任魏志强表示,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的发布体现出几个方面的交叉。第一是平台的交叉。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两个重要的平台——新药筛选平台、超算平台的交叉融合使得三维数据库的建设有了可能。第二个交叉是学科的交叉,药物的研发设计和信息领域的超级计算机的交叉。原来传统的一款新药的研发周期大概要10到15年,成本要10亿美元到15亿美元,通过超算则可以大大降低成本、缩短周期。这些交叉融合也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平台型效应的集中体现。
促进教育公平和资源共享
“国际海洋科普联盟”启动建设
7月3日,在“2018年全球海洋院所领导人会议”上,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宣布正式启动建设“国际海洋科普联盟”。
海洋科普是海洋科学的重要内容,是海洋科学获得广泛社会支持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唯一获批试点运行的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建成以来,在致力发展海洋科学与技术、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军民融合平台的同时,也在不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海洋科普活动,开展海洋科普教育,让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成果和最新动态,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弘扬海洋科学精神,激发公众对祖国海洋科技事业的热爱和自豪,培育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把海洋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据介绍,国际海洋科普联盟旨在汇聚世界各地的海洋研究机构、涉海高等院校和涉海组织等现有海洋科普资源,促进科普资源共享,建立全球海洋科普网络,助推海洋科学知识宣传,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的热潮。任何致力于海洋科普宣传的研究机构、涉海高等院校、涉海组织、有海洋科普合作意向的企业等,均可申请加入国际海洋科普联盟,所有加入联盟的组织或机构即为联盟成员单位。联盟成立后,将组织国际海洋科普活动与科普论坛,举办世界海洋科普大会,组建海洋科普人才库,发展国际海洋科普志愿者团队,开展国际青少年海洋科学大赛等活动,致力于提高青少年的海洋科学能力,培养未来海洋科技人才。
目前已有包括俄罗斯科学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东英吉利大学、法国国家科学院等在内的20余家单位加入联盟。
7月5日下午,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组织召开的国际海洋科普工作研讨会顺利举行,来自全球9个国家、27个海洋院所的33名专家参加了会议。此次会议围绕全球海洋科普工作进行研讨,参会人员分享了各自在海洋科普工作领域的经验以及成果,共享世界海洋科普资源,共同探讨未来国际海洋科普工作的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