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麦肯锡撰文:医疗健康将引领中国下一轮重大创新

发布时间:2015-10-26 11:52:41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麦肯锡撰文:医疗健康将引领中国下一轮重大创新

麦肯锡:为何医疗健康将引领中国下一轮重大创新


       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之后,“健康中国”战略呼之欲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关于“十三五”规划相关议题的讨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上证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健康中国”有望写入中央相关文件。而今年9月初,国家卫计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近期世界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撰文表示:在此背景下,未来重大创新突破来自医疗健康产业。

正文——

  中国正大力投资于科研开发,希望借科技突破推动创新。中国的新增专利数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也有了显著增长。

  然而,各行各业很难看到基础科研与技术的突破。此外,在基础科学十分重要的领域,出现重大突破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中国在基础科研与技术成果转化方面依然实力较弱,发展困难重重。

  造成这一困境至少有四个根本原因:

  首先,重视程度不一。中国对科研的投入达到约2000亿美元,但只有5%用于“基础科研”,而实现产业的重大突破基本都来自于基础科研。在以色列、韩国、美国等国家,基础科研占总体研发投入的比例可达15%以上。

  其次,即便是最优秀的科研成果,也需要有将科技转化为商业价值定位的能力,才能最终走向市场。中国的这一“软能力”仍然很不成熟。

  第三,繁琐的监管规定会大幅降低医药科研成果转化速度。例如,某些新药类别的试验审批程序最长可达21个月,而许多西方国家审批同类药物试验只需要不到一半的时间。

  第四,中国人才缺口极大。依然缺少真正有经验的科学家,也很难吸引海外人才回国。

  有些人可能会将高铁和风电等成功案例视为中国创新的证明,但这些多为技术转移,或是成功应用了外方开发的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太可能产生工程技术突破。尽管中国工程师数量不断增加,但他们通常最擅长从事各类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已为人熟知的领域。此类人才可以产生创新,然而有限的人才如果长期专注于工程的“技巧”,创新进展就会放缓。

  这也大致解释了为什么中国汽车制造商在车型平台开发、发动机技术和其他复杂系统技术始终高度依赖合资外方伙伴。我们可能还要等很多年才能看到中国企业完全自主开发的汽车。

  未来重大创新突破将来自何处?

  为什么是医疗健康?

  中国具备科研实力。

  落户北京的生物医药公司百济神州表明中国企业同样能在科研创新方面取得出色成绩。该公司利用速度优势,专注于准确定位,最近18个月里已有四种抗癌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药物开发通常要经过临床前试验,其中包括动物试验,如果获得成功就再进入临床试验。

  许多药物在临床阶段宣告失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百济神州打造了专属试验模型。百济神州建立了自己的人类癌症样本库,能够在临床前研究阶段模拟人体试验。此举提高了临床研究成功率,提升了药物开发工作的时间效率。

  中国推动创新的另一个领域是基因测序。总部位于深圳的生物技术公司华大科技拥有2000多名博士,同时借助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获取基因数据。高端私人医生服务微信公号kgn091专注医疗行业。华大认为基因测序应当更多地依靠计算能力和数据挖掘,而非一味在实验室中寻找突破。华大目前掌握着全世界50%的基因测序能力——超过任何一家科研机构。

  在美国的生物科技企业中,资深科研人员往往会担任管理职务(因此远离科研一线),而中国此类企业目前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所以资深科研人员反而会参与研究工作。本应负责管理大型实验室,在中国却埋头做实验,具体科研过程中的创新也由此而来。

  中国医疗保健行业仍有难题需要解决。

  医疗保健行业正在为一些重大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改变,污染等环境问题加重,肥胖、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病率只会一路上升。中国慢性病问题的规模会远远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

  医疗服务交付是一个问题繁多、亟需创新的领域。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已经意识到改善医疗服务交付的需求。“百度医生”应用程序可以根据病人描述的症状推荐周边地区最好的医生。该应用还可以让病人与医生预约就诊时间。“百度医生”推出半年后扩张到6个省份,覆盖人口达3.4亿。

  最卓越的创新都是由三大因素合力产生的结果:有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促成解决方案的科技和有利可图的业务模式。尽管到目前为止,高科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一直是创新的热门行业,但我们相信,未来改变中国与世界的创新很有可能来自医疗保健。

相关阅读——

健康中国升至国家战略,卫计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

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之后,“健康中国”战略呼之欲出。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关于“十三五”规划相关议题的讨论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上证报记者日前从权威渠道获悉,“健康中国”有望写入中央相关文件。而今年9月初,国家卫计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申曙光昨日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有望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资本市场角度看,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规划中,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以及大健康产业将进入蓬勃发展期。就细分领域而言,医疗服务、健康保险、养老产业及互联网医疗等为首的上市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开启十万亿级健康盛宴

  记者从卫计委了解到,“健康中国”建设规划是在“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打造健康中国,编制的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中长期规划,也是“十三五”时期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指出,该战略规划将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

  “健康中国”战略已酝酿多年。早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时任卫生部部长陈竺即公布了“健康护小康,小康看健康”的三步走战略。2012年8月,卫生部组织数百名专家讨论最终形成“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到2020年,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明显改善,地区间人群健康差异进一步缩小,国民健康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健康中国”概念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再次亮相,并在今年9月进入战略编制工作,有望进一步上升至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健康是群众的基本需求,要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国。”

  权威人士分析指出,下周将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将浮出水面,“健康中国”战略此时会否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备受期待与关注。

  对资本市场而言,一旦“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十万亿级产业投资盛宴将随之开启。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5%。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医疗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上述分析人士指出。

  上市公司抢先布局“健康中国”

  春江水暖鸭先知。在国家紧锣密鼓筹划“健康中国”战略之时,一些商业嗅觉敏锐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抢滩、加码健康产业。其中最受追捧的当属互联网医疗这一新兴产业。

  在今年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关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加码主业并受到资本追捧,从互联网+医保到互联网+医疗,上述新型医疗服务公司有望借力移动互联网在健康中国中占据强势地位。

  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曾就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表示:“希望打造‘健康中国’,要更加注重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而互联网+医疗,改变的不仅是就医方式,更是推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等看病难问题的有效手段。”而记者此前调研了解到,未来互联网医疗正是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社会效率、增进人类福祉的革新,一直被“看病难、看病贵”痼疾所困扰的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亟须互联网这一工具来重塑。

  纵观A股公司近一年来的投资风向可见,大医疗、大健康已经深入上市公司之心。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始积极转型“从医”,甚至陆续有上市公司更名,新名称中加上“健康”字样。

      这一切都是为了赶上健康中国这趟满载金矿的列车!(上海证券报)